首張心臟神經元3D圖譜創(chuàng)建,助力心臟治療
新型成像技術“刀形掃描顯微鏡”(Knife-Edge Scanning Microscopy,KSEM)可深入探索神經元在心臟病發(fā)作和其它疾病中的作用。
圖片
3D重建的雄性小白鼠心臟
據(jù)麥姆斯咨詢報道,大腦通過復雜的神經網絡來維持人心臟的正常功能。當兩者其中的連接中斷時,可能會導致心臟疾病,包括心臟病、心源性猝死和血液供應不足等問題。
作為額外的安全層,心臟擁有自己的“小型大腦”,稱為心內神經系統(tǒng)(intracardiac nervous system,ICN),它可以參與心功能的中樞調節(jié),及外周短程反射環(huán)路和心內局部反射環(huán)路的構成。ICN甚至可以在心臟病發(fā)作時保護心肌。
一直以來由于神經元的組織結構和位置都不了解,因此ICN是如何發(fā)揮這些作用的還無從得知。但近日在Cell子刊iScience上發(fā)表的一項研究中,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費城(Philadelphia, PA)的托馬斯·杰斐遜大學(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)的研究人員已能夠詳細回答這些問題了。
“在神經學和心臟病學之間,我們對于ICN的理解還存在很大的空白。”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、Daniel Baugh Institute(DBI)功能基因組學和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所長James Schwaber博士說道。